字体配置万维网篇

用《字体配置浏览器篇》作为标题或许更为准确,不过现在的标题听起来更吸引人一些。渲染文本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,如果还要考虑书写系统之间的巨大差异(这大概得怪巴别塔)无异于雪上加霜。运行双语博客会导致字体选择的麻烦加倍,这里是我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汇总。

空格侵略者

大多数浏览器会将 HTML 中的连续文本合并为一行,并在链接处加上空格。所以

<html>Line one and
line two.</html>

会被渲染为

Line one and line two.

这种一刀切的方法显然不适用与字符之间不带分隔的 CJK 语言。解决方案是为页面(或页面上的任何特定元素)指定 lang 属性,如下所示:

<html lang="zh">第一行和
第二行。</html>

如果你的浏览器足够聪明(例如 Firefox),渲染的结果就不会有额外的空格。但是,所有基于 Blink 的浏览器仍然顽固地将多余的空格塞进去,所以我只能像野蛮人那样继续写一段一行的源文件。尽管不是万能的解决方案,但是指定 lang 属性仍然具有启用特定于某种语言的 CSS 规则的额外好处,这稍后会派上用场。

引号归来

之前的日志 所说, CJK 字体会将引号显示为全角字符,不同于拉丁字体。只要网页不尝试混搭字体,这就不会成为问题:只需使用特定于语言的字体栈就行。

body:lang(en) {
    font-family: "Oxygen Sans", sans-serif;
}

body:lang(zh) {
    font-family: "Noto Sans SC", sans-serif;
}

再加上匹配的 lang 属性,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。 Firefox 甚至允许为每种语言指定默认字体,所以仅使用后备字体(例如 sans-serifserif )也可行,不一定要费心编写特定于语言的 CSS。

那么,如果我想用 Oxygen Sans 来渲染拉丁字符,并用 Noto Sans SC 来渲染 CJK 字符怎么办?虽然看似没有问题,但像这样指定字体堆栈,

body:lang(zh) {
    font-family: "Oxygen Sans", "Noto Sans SC", sans-serif;
}

会导致引号被 Oxygen Sans 渲染、显示为半角字符。我的解决方案是通过 unicode-range 定义一个涵盖了引号的替代字体,

@font-face {
    font-family: "Noto Sans SC Override";
    unicode-range: U+2018-2019, U+201C-201D;
    src: local("NotoSansCJKsc-Regular");
}

并修改字体栈为

body:lang(zh) {
    font-family: "Noto Sans SC Override", "Oxygen Sans", "Noto Sans SC", sans-serif;
}

这样我们就可以享受全角引号了!

字体忍者

字体文件通常都不小,对于 CJK 字体来说更是如此:刚才提到的 Noto Sans SC 的大小 超过 8MB 。尽管我已经下定主意要从自己的服务器上提供所有文件,考虑到我网站上的平均 HTML 文件大小更接近 8KB,这显得有些过头了。那么那些网络字体服务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呢?

大多数网络字体服务的工作方式是在网站的样式表里添加一堆 @font-face 定义,以从专用服务器上提取字体文件。为了减少所提供的文件大小, Google Fonts 会将字体文件大卸八块,并在 @font-face 里声明每一块所对应的 unicode-range (这正是它们处理 CJK 字体 的方式)。他们还将字体文件压缩为 WOFF2 以进一步缩减文件大小。而 Adobe Fonts (以前称为 Typekit )似乎有一些 JavaScript 奇技淫巧,可以动态确定要从字体文件加载的字形。

博采众家之长,得益于这是一个静态站点,我们可以简单地统计所有用到的字符,并提供一个只包含这些字符的字体文件。所要用到的工具主要是 pyftsubset (属于 fonttools 下的一个组件)和 GNU AWK 。将字体压缩为 WOFF2 还需要 Brotli 压缩库。在 Arch Linux 下,获取这些程序需要安装 python-fonttoolsgawkbrotlipython-brotli

收集生成的 HTML 文件中的所有使用的字形可以使用这条 shell 命令:

find . -type f -name "*.html" -printf "%h/%f " | xargs -l awk 'BEGIN{FS="";ORS=""} {for(i=1;i<=NF;i++){chars[$(i)]=$(i);}} END{for(c in chars){print c;} }' > glyphs.txt

你可能需要 export LANG=en_US.UTF-8 (或者其他 UTF-8 语言环境)以便正确处理某些字形。有了字形清单,我们就可以提取字体文件的有用部分并进行压缩:

pyftsubset NotoSansSC-Regular.otf --text-file=glyphs.txt --flavor=woff2 --output-file=NotoSansSC-Regular.woff2

指定 --no-hinting--desubroutinize 可以进一步减小生成文件的大小,但会降低字体的美观程度。拉丁字体也可以使用类似的技术来瘦身,例如只提取包含 ASCII 字符的部分(或将范围设为 U+0000-00FF 以涵盖 Extended ASCII 字符):

pyftsubset Oxygen-Sans.ttf --unicodes="U+0000-007F" --flavor=woff2 --output-file=Oxygen-Sans.woff2

大部分字体管理器都可以用来检查最后生成文件中可用的字形,也可以使用这一 在线检查器 (不支持 WOFF2,但是可以先试着转为其他格式后查看,例如 WOFF)。

我还考虑过将字形按受欢迎程度划分为更多块。获取按出现次数排序的字形列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:

find . -type f -name "*.html" -printf "%h/%f " | xargs -l awk 'BEGIN{FS=""} {for(i=1;i<=NF;i++){chars[$(i)]++;}} END{for(c in chars){printf "%06d %s\n", chars[c], c;}}' | sort -r > glyph-by-freq.txt

结果显示我的博客用到了大约 1000 个不同的汉字,其中大约 400 个出现了 10 次以上。由于上一步中获得的字体文件大小已经足够好,我没有继续进行拆分。

孔中窥见真理之貌(好像没有啥不对)

我最终将字体文件的总大小减少到了 250KB 左右,但这仍然比 HTML 文件大好几个数量级。虽然看到我的网站在所有设备和屏幕上都保持一致很让人开心,但是与页面大小增加上百倍的代价相比,我觉得这点好处不成比例。

费劲心思指定字体或许并不值得。如果你希望看到我眼中本站的样子的话,以下是我的常用字体:

评论区




暂时没有评论。